新聞與傳播學院簡介。
鄭州大學新聞教育始于1976年,鄭州大學新聞系成立于1984年4月。2004年6月,重組為新聞與傳播學院。2014年6月,新華社與鄭州大學簽約建設穆青研究中心;2014年12月,河南省委宣傳部與鄭州大學簽約建設新聞與傳播學院。
學院現有教職工66人,其中專任教師51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5人,博士33人,博士生導師7人,碩士生導師31人。聘請50多名具有高級職稱、在媒體單位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兼職導師;全國著名大學的60多名專家被聘為兼職教授。
開放的研究機構有四家:新華社-鄭州大學穆青研究中心(河南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原傳媒研究院、鄭州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新媒體研究中心。學院自2004年成立以來,承擔了26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其中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2項;承擔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河南省重大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河南省軟科學項目等50多個省部級項目。
學院現在開設四個本科專業:新聞學、廣告學、廣播電視學、網絡與新媒體。它還在穆青開設了新聞學實驗班,下設四個系:新聞系、廣告系、廣播電視系、網絡與新媒體系。學院擁有新聞傳播學博士、碩士授權點,新聞傳播學、藝術學專業碩士授權點兩個,新聞傳播學學科連續被確定為河南省第七、第八、第九重點學科;2007年新聞學專業被評為教育部首批特色專業建設點;2008年、2012年、2017年新聞傳播學學科連續三次獲得河南省重點學科建設資助;2015年,新媒體公共傳播獲得河南省優勢學科平臺資助;2017年,在第四輪國家學科評估中,我院新聞傳播學學科被評為“B”,在全國新聞傳播學高校中排名第一。
學院實驗教學條件完備。鄭州大學全媒體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筑面積2443平方米;擁有電視制作播出中心、廣播電臺等媒體,以及輿論發布、無人機航拍、視頻播放、新聞攝影、媒體整合等實驗室。學院與人民日報河南分社、新華社河南分社、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河南人民廣播電臺、河南電視臺、河南大祥龍傳媒集團等多家媒體機構簽訂了合作協議。
(截至2018年6月26日的數據)
研究生專業介紹。
[新聞學]
學科名稱:新聞學學科代碼:050301。
新聞學是研究新聞活動、新聞學和新聞規律的科學。它是在新聞事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產生的。
新聞學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新聞學理論、新聞學業務和新聞史。其具體內容包括:傳播理論的演變和發展;大眾傳播領域的經典模型和代表;各種新聞業務知識和新聞工作技能,例如通過教學,學生將具備新聞采訪、新聞寫作、新聞攝影、新聞編輯和新聞策劃的能力,具備從宏觀和專業角度把握媒體行業和媒體市場的視野和思維;此外,還涉及新聞學相關交叉學科的研究;分析研究國內外新聞學的發展歷史,以及新聞學的諸多研究方向、理論和學術流派。
在信息技術和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新聞信息的渴求和敏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如何快速、高效、滿意地滿足人們的信息需求,是現代新聞學的方向和主要研究課題。新聞學是指導我國新聞事業發展和建設的重要基礎,也是涉及輿論引導、政令發布、社會風氣形成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的關鍵理論和學科。
新聞有四個主要方向:
1.新聞理論;2.新聞業務;3.中西新聞比較;4.廣播電視新聞。
[傳播學]
學科名稱:通信學科代碼:050302。
傳播學是文學的一個大類,是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下的兩個學科。它是一門研究以媒體為基礎的人類傳播現象的科學,包括政治傳播、新聞傳播、文化傳播、公共傳播、個人傳播、組織傳播等。它以傳播者、媒介和受眾為基本框架,探討傳播行為、媒介和傳播效果之間的關系。
溝通有六個主要方向:
1.傳播理論;2.廣告傳播;3.網絡與新媒體傳播;4.影視傳播和影視文化產業;5.媒體經濟;6.編輯出版。
新聞傳播學碩士。
名稱:新聞傳播代碼:055200。
新聞傳播專業研究生是為適應社會發展、媒體技術不斷進步、媒體融合、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等新時代的需要,適應當前社會和新聞媒體對新聞傳播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而設置的新專業。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0年授予新聞與傳播學學位,2011年正式招生。
新聞傳播學有五個研究方向:
1.新聞與傳播實務,2。媒體與社會發展。傳媒文化產業,4。新媒體傳播,5。影視文化。
【藝術】碩士學位。
名稱:藝術碼:135100。
文學碩士屬于藝術類,是一級藝術學科下的一個二級學科。本學科重點研究廣播影視藝術史和藝術理論、廣播影視文學創作規律、文化創意藝術和數字媒體藝術,使研究生掌握廣播影視藝術的語言體系、思維方式和獨特的審美特征,并將其理論研究成果應用于藝術創作實踐,從而促進廣播影視藝術等事業的快速發展。
藝術研究有四個專業研究方向:
1.廣播電視藝術;2.電影藝術;3.文化產業與創意藝術;4.數字媒體藝術。
歷年記錄比例和分數線。
考研參考書目。
334新聞傳播專業綜合能力,440新聞傳播專業基礎:
1.《中國新聞傳播學史》(第三版)方漢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2.《外國新聞傳播史導論》(第二版)程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3.新聞概論(第三版)李良榮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4.《傳播學教程》(第二版)郭慶光中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5.新聞學(第三版)蘭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6.《現代新聞寫作教程》(第二版),鄭州大學出版社,董廣安,2010。
7.新聞編輯(第二版)蔡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8.《當代新聞評論教程》(第五版)丁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9.現代廣告學教程張金海于曉利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0.媒體經濟學教程于國銘丁漢卿智廷榮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625新聞傳播基金會,851新聞傳播綜合:
1.《中國新聞傳播學史》(第三版)方漢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2.《外國新聞傳播史綱要》(第二版)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3.《新聞傳播學理論概論》(第二版)童軍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4.《傳播學教程》(第二版)郭慶光中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5.新聞學(第三版)蘭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6.媒體管理導論邵培仁陳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新聞編輯(第二版)蔡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8.《當代新聞評論》(第二版)趙振宇大學出版社2012。
9.廣告學教程張金海姚希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10.現代新聞寫作教程鄭州大學出版社,董廣安,2010。
628藝術專業基礎,852藝術專業綜合:
《藝術概論》,作者彭吉祥,北京大學出版社;
《影視藝術概論》,作者周興,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國電視藝術發展史教程》,黃會林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梅、戴維·波德維爾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影視敘事學》,宋佳玲譯,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影視美學》(修訂版),彭繼祥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電視節目策劃》(第二版),作者,胡志峰,復旦大學出版社;
《故事:材料、結構、風格和銀幕戲劇原則》,羅伯特·麥基著,美國,中國電影出版社;
本文由網上采集發布,不代表我們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pskv.net/a/hotnews/316.html